精心制作
工具书:由美国克劳斯出版社(Krause Publications)出版的《世界硬币标准目录》(STANDARD CATALOG OF WORLD COINS)。这是一本关于世界硬币发行历史和发行现状介绍的权威工具书和世界硬币市场中的 “交易指南”。 书中对每一枚硬币从发行日期、发行数量、材质、尺寸大小、重量、品相分类、以及时下参考价格都从图文做了详细介绍,而且对所属套币都用系列编号进行了编注,图文并茂,可按图索骥,为世界硬币的收藏提供了严谨科学的依据。
图上左为《世界硬币标准目录》1901-2005版;上右为《世界硬币标准目录》1800-1900版;下左为《世界硬币珍稀币目录》;下右为河北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硬币图鉴》。
佳能(canon)相机:其特点是清晰度高,微拍功能好,便于操作,20000多张的硬币照片都是由它完成的,先前准备的价格不菲的单反相机反倒没派上用场。
粘贴式普通相册:利用其双层内页进行加工制作,经过硬币位置的确定、测定硬币直径大小、打孔、粘贴塑封膜、将硬币镶嵌在两层内页的圆孔之中,形成收藏硬币的单页,这样,能欣赏到硬币的两面图案。为此,需要制成700多张这种单页,用掉1400张相册内页。所有的硬币收藏,都是靠这种普通的相册承载的。
黑色卡纸、卡板:从市场购买的黑色卡纸,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剪裁,与相册的内页一起进行打孔制作,这样能保证内页与卡纸所有圆孔的位置、尺寸大小的一致性,不出现丝毫的偏移,再将黑卡纸粘贴在单页的两面,形成硬币单页的黑底色。一般的流通套币直径较小,厚度大都在0.6—20mm之间,都可以用相册的单页进行镶嵌。而对于直径大,比较厚的纪念币、异型币等,只能用卡板(右图)进行镶嵌。
打孔器:俗称冲子。主要用于按照硬币尺寸大小在相册的单页上面进行打孔。对于套币来说,由于每一枚硬币的直径都不一样,大都介于7—48mm之间,个别的还要大,需要不同的打孔器,而依靠机械打孔只能是美好的想象,没有人能为此专门定制这种模具,因此,寻找和购买这种不同直径的打孔器成了最大的难题。
作业现场:打孔是一道辛苦而细致的程序,需要在相册的单页上面进行打孔,关键点就在于两张单页之间要夹上两张黑色卡纸,形成四个纸夹层。在打孔的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偏移,否则,所对应的圆孔如果有偏移,在夹层的两孔之间镶嵌硬币是无法完成的,将近20000个圆孔就是这样一锤一锤砸出来的。
单页半成品:打孔以后,在两张单页相对应的表面,敷上相同尺寸的塑料薄膜并用双面胶带粘贴牢固,再将该套硬币按照正反面镶嵌在两孔之间,在用双面胶带粘牢。圆孔四周用高强度胶水封粘,然后慢慢将两个单页重合,这样,硬币就被牢牢镶嵌在单页中。
单页半成品:经过粘合按压之后,硬币的镶嵌工序基本完成,这道程序的难点是在摆放单枚硬币的环节上。每枚硬币的图案各不相同,一定要根据图案的视角要求摆放工整,如果出现歪斜,整套硬币的视角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工具类:主要用于整个硬币册装裱过程中剪裁、切割,挖孔等。左边的工具为可调式挖孔壁纸刀,对于无法用打孔器打孔的纸张、纸卡可进行挖孔。
强力胶:用于单页钱币册的粘合。
洗银水:主要用于对硬币当中的银币进行表面清晰,从而增加银质效果。
金属液:对硬币进行表面清洗,在硬币的表面涂抹适量的金属液,再用柔软的棉布类进行擦拭,这样能增加硬币的金属质感。
酒精:主要用于对所收藏硬币进行消毒,众所周知,对流通硬币而言,表面会留有各种病毒和细菌,消除这些病毒和细菌是硬币收藏的重要环境,在经过对硬币进行高温消毒以后,还要用酒精对所有硬币进行逐一的擦洗,以保证硬币的洁净。
金属包角:用于对已经装裱好的硬币单册进行角的加固保护,便于保存。
装潢印制品:硬币册的书脊、内页中的国家相关资料、文字说明等,用于硬币册内页及外表的装潢。
成果展示:在前后历经5年多的时间之后,辛勤的劳动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这包含了世界上237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套、近万枚的《世界硬币册》终于完成了。全套共43册,其重量高达160公斤,从来没有想过的梦想在辛勤的劳动中得以实现。
小小工作室,多少个休息日和不眠之夜在这里度过!它承载了太多的愿望和追求,也承载了太多的艰辛与磨砺!